“无声无名”杨·罗威斯终身回顾展在明当代美术馆举行

来源:明园集团

无声无名” 杨·罗威斯终身回顾展在明当代美术馆举行
 
 

 
 
  5月20日,“无声无名” 杨·罗威斯终身回顾展新闻发布会暨展览开幕活动于下午4点在明当代美术馆举行。
 
  杨·罗威斯是一名在诸多领域都有杰出成就的艺术家。他以其1999年的剧场作品赢得了纽约欧比奖,在2002年因其电影作品赢得第5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吉尼玛迪斯奖,2006年因其电影剧本赢得弗兰德斯文化奖,2014年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终身成就奖。
 
  本次“无声无名”作为一个总体性展览,将展出超过400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媒介,邀请各个领域产生对话。作为以表演艺术为核心的美术馆,明当代美术馆与杨·罗威斯的多领域艺术世界特别吻合。受馆长邱志杰的邀请,他特别为美术馆构思创作展览“无声无名”将这种多种艺术形态共生的状态推到前沿。
 

 
  展览开幕周末,杨·罗威斯和他的尼德剧团带来了中国和西方艺术舞台上重要事件——《父之屋》。《父之屋》是罗威斯和尼德剧团专为美术馆创作的剧场项目,首次来到中国,作为McaM “无声无名” 杨·罗威斯终身回顾展开幕式表演于展览开幕当天晚上6点开始,以20小时的马拉松式的长时表演方式在明当代美术馆呈现。
 
  作为一个图像创造者和说故事的人,杨·罗威斯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建立欧洲艺术家与中国艺术家的对话。他认为艺术不应该产生震慑,而应该作为一种沟通。这也是为什么他用这种人本化的形式创造的剧场艺术获得世界的认可。杨·罗威斯的视觉语言用关于人与自然的凝重图像拥抱人性。
 

 
  杨·罗威斯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首先我想表示诚挚的感谢,感谢美术馆创始人凌菲菲女士、策展人付了了,还有今天暂时还没有到场的邱志杰先生对我的邀请。这次展览和这次表演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特别感谢你们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这在欧洲是不能实现的。我通过明当代美术馆这个平台在中国发现了新的契机。我之前有机会跟中国的艺术家交流,我在其中最大的发现是,作为欧洲的艺术家和中国的艺术家,我既跟他们有强烈的观点,也有很大的不同。而我也意识到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背景,我们在看同一件作品的同时,会获取不同的内容。所以对艺术家来说,怎样跨越这样的不同,达成交流,是这次展览最大的思考。所以当明当代美术馆邀请我的时候,我被他们对于美术馆和艺术的观念深深地打动。这种总体艺术的概念在欧洲甚至都是一个比较新或者比较冒风险的行为。他们愿意采取这种冒险的行为,来推动对艺术观念的变化。总体艺术这个概念对于我是非常动人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必须要说,明当代美术馆比西方绝大多数机构和艺术界的都更往前走了一步。”
 

 
  明当代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邱志杰先生特地为展览的开幕录制一段视频,邱志杰馆长表示:“Jan是比利时重要的艺术家,在我看来,他不是一个剧场的工作者,而是一个总体艺术的艺术家。这次他为我们带来的《父之屋》以及一整个系列的作品,为我们展示了从艺术史到日常生活,从讲故事的方式到集体象征的形成的全方位的几十年工作的总结。我想为我们展示的不但是一个剧场工作者或者说一个美术馆中的艺术工作者或者说一个电影工作者的所能达至的惊人的成效,更是一个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一个人迸发出来的一种能量我深信Jan Lauwers 此次展览在中国的剧场界,在艺术界,在未来都是重大的事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今天因为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硕士生答辩的工作,没有办法在现场主持开幕式,在此预祝Jan的展览成功,希望大家喜欢这个展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