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兴处有山水”艺术展在上海明圆美术馆开幕

来源:明园集团



由上海明圆美术馆主办的“诗兴处有山水”艺术展于2017年1月14日下午四点半在上海市复兴中路1199号5楼明圆美术馆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世界之诗兴的基本征象,山水始终占据着那个属于它的位置:一个世界生成的原点。这个位置是一个空位,它在山水交错的地方,在世界最远的尽头,在那里人们得以转身,回过头来定睛审视人自身和发生在人身上的一切。



本次展览由明园集团董事长李松坚先生、明园集团总裁兼上海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女士出品,青年书法家丘新巧博士策划,邀请艺术家了了、王爱君、严善錞、何赛邦、张志刚、郑在东、查国钧、徐畅、黄渊青、萧长正、彭斯、楼森华、鲍卿共13位。本次展览以山水为主题,展出作品约50件,作品内容涉及水墨、油画、摄影、雕塑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下午四点半,展览出品人凌菲菲、策展人丘新巧和11位到场参展艺术家,连同来自艺术界的明圆美术馆的很多朋友共同出席了展览开幕仪式。展览开始,首先以参展艺术家——上海桐道堂古琴书房创始人鲍卿先生的一曲古琴演奏《平沙落雁》开场。作为一位习琴二十五年,在现代仍保持古琴传统风格的为数不多的琴家之一,鲍先生弹奏的丝弦琴声旋律丰满流畅,曲调柔韧而绵长,仿佛一瞬间把大家带入了充满自然气息的山水之境。


参展艺术家鲍卿现场古琴弹奏《平沙落雁》


上海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致辞


策展人丘新巧致辞


开幕式中,策展人丘新巧表示:“这个展览首先要感谢凌菲菲女士和上海明圆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他们对艺术的执着探索和坚持做展的初心让我感动。这次展览策划过程中,展方付出了很大劳动,从大的主题定位到展览呈现上的思路、细节等各方面效果的呈现,都经过了非常仔细而深入的研究和商议,展览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我们彼此也都比较满意。山水一直是我特别关注的话题,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山水只理解为一种绘画形式,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源自传统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今天我觉得依然能够继续延续下去,我更相信,这种延续一定可以滋长出更多新的东西来。当然,这就需要我们的艺术家和从事山水艺术的研究者们去投入他们更多的心力。如何去理解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这个时代里的位置。这次展览呈现的艺术家的作品都很有代表性,这里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呈现了他们所理解的山水,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种未来的中国绘画的山水精神和它在今天的的发展与变化。展览之后,我们将会请这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就山水做一个对话,并集结成册,届时还请大家关注。”


参展艺术家楼森华致辞


参展艺术家徐畅致辞


参展艺术家,来自中国美院,从小生长在富春江畔的楼森华先生带来了更多他对山水的深切感受。“刚才我在场内很认真地看了每位艺术家的作品,我觉得这次展览做的很用心,看展过程中我尤其对展厅中每个艺术家作品下面的一句话感受很深,这些话是每位艺术家亲口所述,而在这些话里大家都有意无意地都透露出自己创作山水、对山水理解的真正意义。我自己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总是觉得中国的山水(精神)是始终存在的,大多人会觉得山水在当今已经过时了,而我觉得,山水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可以很好地发展。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实际是源于对摄影术的挑战,当然还有哲学的社会的很多根源,而我始终坚信山水艺术肯定是中国绘画艺术一个很主要的发展方向,它有自己独特的对世界的贡献。这种独特性并不是在于他保守,而是他的开放性。陶渊明一首诗讲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个‘真意’其实每个时代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艺术家要最重要的是对‘真’的追求,我们知道,美学是伪命题,而‘真’不是伪命题,它是针对‘伪’存在的。‘意’代表了我们每个人在表达主观意识方面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和丰富性就如同自然中的一座座山,每一座都有不同的模样,每一座都有它生生不息的意义。所以,有关山水,这种精神与对话的可能性是永远存在的。”



下午六点,在明圆美术馆馆长凌菲菲,和参展艺术家中资历最高的艺术家查国钧老先生的共同宣布下,“诗兴处有山水”艺术展正式开幕。“山水可在诗兴处?”既然有诗,那么山水一定不会离的太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