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举行
来源:明园集团
“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举行
“十二月十日,《大象,岩石,档案》开幕式是成功的,实现了我的一个想法。新诗的发生,其实也是要重建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宋以后律化使写作日益成为修辞游戏,生命封闭在死文字中。这种封闭遮敞着汉文明的本具之光。语言是对生命的解放,但雅驯也是如影随形。文胜质则史。新诗的发生就是要‘挺身向世界而出’,行动,重返召魂之场,回到荒野,回到源头。所以创造社尊奉屈原,鲁迅呐喊。但是一百年后,死文字的阴影依然强大,而且转移至时髦观念,旧瓶装旧酒,瓶很西化,但雅驯生命并未稍减。九十年代以来的物化,同质化,更推动死文字卷土重来。能指和所指南辕北辙。生命物化严重,写作渐成观念的空转,时空分裂。空间的同质化巳影响到写作的同质化。明当代美术馆给我这个机会,通过毕摩仪式的杜尚式转移和对车间所暗喻的教堂的去敞式重布,我在古老的召魂和现代呓语(档案)之间建立了一个在场的联系,以唤醒并持续记忆。这个展览意味着我理解的诗与通常不同,诗从来不在纸上。籍此,我终于逃出当代诗坛这个索比堡。”
——于坚
2016年12月10号,“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在明当代美术馆举行了开幕式,到场的除了明当代美术馆的创始人凌菲菲女士、明当代美术馆馆长,著名当代艺术家邱志杰先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艺术家、评论家及诗歌爱好者。很多人都是不远千里从外地赶来,参观开幕式和展览。
本次“大象——诗与图像,于坚作品展”开幕式有三个内容——
首先是由自云南姚安县的彝族毕摩鲁玉宝、鲁玉旺举行招魂仪式。
招魂仪式分为接神、遗神和送神三个阶段。
第二,由来自云南姚安县的彝族的歌手余丽香演唱彝族山歌。
第三,由来自云南的朗诵艺术家曾克、虎良灿、王革、上海的大学生诗人千夜和诗人于坚朗诵于坚的长诗《0档案》。
《0档案》朗诵现场
诗人于坚
“坐在椅子上的于坚,躲在暗处的诗人。因为诗人躲在暗处,词语才闪闪发光。这些词语热衷于把自己量化、中性化,逃离情怀,逃离人文。但是它们依然为我们,把一个我们曾经熟悉、并努力挣脱的时代,保存为档案。这次词语的相处方式和当代视觉艺术很相似。他们并不强求自己连成一片,他们处在激浪派的漂流物状态,也像我的地图上那些字。当然,更像的是招魂者的举手投足。我想看完表演,大家一定已经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明当代会做一个诗人的展览。感谢于坚,把明当代美术馆,已经特立独行的形象,又推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上海明当代美术馆馆长 邱志杰
从左至右 朗诵艺术家虎良灿、千夜
从左至右 朗诵艺术家曾克、王革
朗诵谢幕
座谈会:当代诗歌对话当代艺术
在开幕式表演之后,由明当代美术馆馆长邱志杰主持展览的座谈会,“当代诗歌对话当代艺术”,参与座谈会的嘉宾有摄影家吴家林、摄影评论家陈小波、青年评论家 诗人杨庆祥、出版家 诗人楚尘、诗人朵渔、诗人杨键、人类学家 教授朱晓阳、画家马云、民间评论家速建祖、诗人赵凡、作家章冬磐、诗人何小竹、诗人杨黎。
座谈会现场 人类学家 教授
座谈会现场 人类学家 教授
座谈会现场 诗人杨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