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一样的美术馆,回顾中国实验剧场30年

来源:明园集团

做不一样的美术馆 回顾中国实验剧场30年

——明圆当代美术馆“实验剧场30年”影像展盛大开幕

 

▲ “实验剧场30年”影像展出品人、策展人、部分参展艺术家合影

 

  2015年9月5号,由上海明园集团和 McaM 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实验剧场30年”媒体发布会暨开幕式在McaM上海明圆当代美术馆举行。

  活动当天,艺术家曹曦、草台班、丰江舟、何其沃、李宇樑、牟森、荣念曾、孙晓星、新工人艺术团的许多、许国权、张献、总体艺术工作室 、黄孙权、郭晓彦、姚远东方、高士明、刘青弋、荣广润、王墨林 管怀宾、李振鹏、崔鲁海、宋振等人纷纷来到现场共同参加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及开幕仪式。
 
  明园集团总裁、明圆当代美术馆创始人凌菲菲在致辞中表示,明圆当代美术馆作为中国首次梳理30年来实验剧场的美术馆意义非凡。并对策展人邱志杰、29位参展艺术家、当场的嘉宾和媒体表示了感谢。
 
  策展人邱志杰在致辞中也感谢了从年轻的实验者到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感谢了30年来不停折腾的艺术家们。为与整个明园集团十几年的合作,为彼此的理想而感动。他认为,“我们需要给年轻人信任,因为他们会还给我们奇迹。我们应将生命不止,折腾不休的精神传递下去。”
 

▲ 左起:明园集团总裁、明圆当代美术馆创始人凌菲菲、策展人邱志杰、王子月

 

明圆当代美术馆创始人、明园集团总裁凌菲菲:

明园集团自成立以来,一直本着“将艺术融入生活”的理念,致力于扶植中国艺术家和艺术项目的发展、同时促进国际艺术间的交流,并于2004年创办了“上海明圆美术馆”。

明圆当代美术馆是我们2014年投入创建的新馆,这个空间本身是由上世纪50年代享有“花园工厂”的上海造纸机械厂的工作车间改造而成,将集中推动以视觉表演为基础的当代艺术活动,特别关注实验剧场和多媒体展演,推进这些领域的实验和交流,打造一个多媒体展演的专业平台。

这次很高兴能够邀请到邱志杰老师和子月,以及20多位30年来实验剧场界重要的艺术家策划并参与到本次展览中,同时这也是一个很有分量展览,希望大家会喜欢我们的“实验剧场30年”展览。


策展人邱志杰:

实验剧场在中国大陆兴起于 70 年代末,至今在中国已经走过了三十 几年的道路。

1978 年开始,国内一批剧作家受西方现代戏剧的影响,在思想上冲 破主流意识形态,开始了剧本的革新创作。

1982 年,林兆华导演、高行健和刘会远编剧的《绝对信号》在北京 人艺首演,该剧后来被称为中国第一部实验戏剧,中国大陆的小剧 场实验就此展开。

同一时期北京、上海、广东各地都形成一股崭新的创作风潮。在实 验戏剧方面,牟森、孟京辉、张献等人即是这一时期涌现出的代表 人物。与此同时,在现代舞,在美术界的行为/表演艺术范畴之下, 各地的实验都全面铺开。

1970 年代末到 1980 年代初也同样是香港和澳门的戏剧探索和转型 期。在香港,荣念曾等人组建的“进念·二十面体”,将后现代戏剧 与香港本土生态结合,开拓了自己的剧场美学。在澳门,李宇樑等 人组建的“晓角话剧研进社”则转而关注澳门人的民生问题,展开 一场本土戏剧的深耕。

1990 年代初,在 80 年代末的短暂沉寂之后,实验剧场史上的第二 个高潮重新开启。这一时期产生出了一大批既富于实验精神,又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优秀作品,以及一些具有深度和生产能力的创 作者,他们中的不少人至今依然活跃在舞台上。

90 年代的剧场发展趋向多元。各地萌发了众多自发组织的戏剧团体, 如文慧、吴文光组建的生活舞蹈工作室、田戈兵组建的纸老虎工作室、深圳零日月剧社等等。一些现代舞艺术家自立的舞团也开始了他们 的剧场尝试,例如上海金星舞蹈团等。他们的出现使得小剧场戏剧更加丰富多样。香港和澳门的剧场实验在此时也涌现了众多实验性 的剧团,形成多元化格局。国内小剧场戏剧节、大学生戏剧节、国际小剧场展演等活动的举办,以及一大批民营小剧场的出现,使中 国的实验剧场在 1990 末至 2000 年初到达活跃巅峰。

也是与此同时,已经转型成“当代艺术界”的美术界经历了录像、互动多媒体等媒介形式的兴起,把表演艺术带入多媒体时代。在2000 年前后,汪建伟、后感性群体等都贡献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出身美术背景的丰江舟等人则从声音艺术出发,转向多媒体表演。 他们戏剧范畴下的剧场工作者也时常产生交叉合作。

2005 年前后,受市场的冲击,实验戏剧创作者和民营小剧场一时陷入低谷。但这个时期,也是上海的草台班、北京的新工人艺术团、 广东的木棉剧团等自发组建的“非专业剧团”出现在舞台上的时刻。新千年后出现的一批年轻创作者,大都出自专业院校,或多或少有 国际交流、深造的经验。他们对戏剧和剧场经常有着自己独特的、实验性的思考。实践上,他们每每将多媒体声像、戏剧、舞蹈甚至 于真实事件等多种手段混合调用,开创出各自的话语空间。

尽管“实验剧场”的概念和范畴都还有待在进一步的讨论中澄清, 但它的存在本身,无疑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中重要的板块。本次 展览试图对过往三十年来实验剧场的发展脉络进行一次尽可能(不 可能)完备的梳理——我们深知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尝试 用包容的视野看待体制内外、学院、民间、市场等各种力量在实验剧场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过往三十年来中国当代精神生活中的能 量。并且特别关注实验剧场与当代视觉艺术、影像、舞蹈等领域的跨界实验。

策展人王子月:

我们从 30 年来波澜壮阔的全景中选择了几十位作者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搜集其表演现场的影像资料,以文献展的方式进行展厅呈 现,希望提供给观众一个重新遭遇历史的路口。本次展览也将在某 种程度上形成实验戏剧的影像资料库,提供青年研究者全面接触视 觉资料的绝佳现场。

我们在策展期间,与很多实验剧场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广泛接触,在 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更愿意提供的是最新的创作,而不是我 们耳闻已久的“代表作”。或许,二十几年前的“实验”在今天的人 们看来未免青涩。由此也可以知道,我们已经走了多远。但更重要 的是,实验者从未停止。这是激励我们呈现这个展览的力量——对我们来说,真正的实验剧场,就是三十年来生机勃勃的中国社会本身。

▲ 新闻发布会现场

 

【开幕仪式】

开幕式上,主持人宣布今天当场的嘉宾有: 曹曦、草台班、丰江舟、何其沃、李宇樑、牟森、荣念曾、孙晓星、新工人艺术团的许多、许国权、张献、总体艺术工作室 、黄孙权、郭晓彦、姚远东方、高士明、刘青弋、荣广润、王墨林 管怀宾、李振鹏、崔鲁海、宋振。

▲ 开幕式现场,明圆当代美术馆创始人、明园集团总裁凌菲菲致辞

 

明圆当代美术馆创始人、明园集团总裁凌菲菲,在开幕式现场的致辞中对策展人邱志杰先生、王子月女士以及29位参展艺术家、当场的嘉宾和媒体表示了感谢。

▲ 开幕式现场,明圆当代美术馆馆长,策展人邱志杰致辞

 

策展人邱志杰在致辞中也表示对于与明园集团十几年的合作,为彼此的理想而感动。同时他感谢“实验剧场 30 年”参展的艺术家们——从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到年轻的实验者,30年来,艺术家们的折腾没有停止过,他也希望这种“折腾不休”的精神能够一直传递下去。

▲ 开幕式现场,艺术家代表张献致辞

 

艺术家张献在发言中说道,自己25年前就想看老朋友牟森的作品,今天缘于明圆当代美术馆的展览,才让他完成了这个愿望。

 

【展览现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