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默化书写的空间
来源:明园集团
“之间”:默化书写的空间
当代艺术需要第二次革命,这不再是西方开启的从革命到革命的艺术创新,而是从革命到默化,再从默化到革命,即经过两次革命。
倾听汉语自身的言说,在水墨的玄远深沉与潜移默化的转化之间,“墨化”与“默化”的双重书写,自然与书写的相互调节,将给中国当代艺术乃至艺术一般带来什么样新的可能性?以书写作为生命意志的中国文化在现代性的转化中将打开什么样的书写空间?这既是一个艺术的问题,也是一个哲学的问题,中国当代艺术有待于贡献出一个完整的系统与世界观,书法与书写,文字与书写,皴线与书写,书写的技术革新,书写与革命事件,书写与默化,是否可以促发我们思考艺术的另一个新的方向?并且提供一种回应当代艺术危机的全新视角?本次“书写与默化”的展览将有助于我们思考这些问题。

“象形文字”之生生流变的书写体现了中国文化生命特有的“书写意志”(the will to scribe),(graphein/scribe,write),中国人的生命无法获得自由地表达。就中国文化的书写历史而言,“书写意志”经过了三个阶段:上古从甲骨金文经过篆书到隶定的“文字刻写”阶段,中古从魏晋到宋代的生命抒情的“笔墨书法”阶段,以及近代从宋元明以来的“山水画皴线”阶段,但进入西方主导的现代性转化中,必须有着新的书写性出现,而且传统的三种书写性还必须经过抽象的剥离与超出,势必进入第四个新阶段。
虽然当代书写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过于混杂,有待于深入清理。这还不仅仅是思考书写的可能性,更为重要的是把书写放入当代艺术的问题境遇之中!“文字-书法-皴线”相通的书写性,在当代转换之后,是否可以为解决当代艺术提供一条道路?或者提供一种应对艺术危机之新的可能性?即当代艺术过于在精英与大众、技术依赖与自然回归、极端有为制作与自然无为的生成、概念艺术与手工触感、绘画与现成品等等“之间”导致了断裂,“怎么做都可以”与“怎么做都不可以”形成了背离。那么,如何通过书写来面对这些问题?来使这个“之间”被更为充分打开的同时寻找到新的连接?这也是继续思考:如何在当代艺术中让书写展现出个体自由的生命意志,书写是否可以打开自由逃逸的方向,书写是否可以重建身体与自然性的能量交换关系并养化生命力,中国式墨线与西方抽象线条如何结合起来,书写如何把“革命”与“默化”内在结合与协调,现代性一直以革命的方式发展,但进入水墨的书写,则需要把“水墨”与“默化”内在融合起来,从革命的行动走向荒漠的默祷,倾听汉语的言说而书写,让书写在自然生长与自由梦想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以此化解西方当代艺术的冲突,以默化的书写与书写的默化打开一个自由呼吸的“之间”空间,或“间隙”的时空游戏场域,让书写来调节革命与默化之间的关系,让革命默化下来,让默化再次革命起来。
因此,书写新场域的打开将具有极大的启示性:即让传统有一个真正的现代性内在转换,让中国书写可以化解西方现代性危机,从混杂现代性向着书写现代性转化,艺术家从“书家”(calligrapher)到“写家”(scriber)来回地自由转身,让书写可以在革命与默化之间起着协调作用!